90年代困局,解放军空军夜战谜题,歼6成关键?
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耀世平台股东 > 新闻动态 >

90年代困局,解放军空军夜战谜题,歼6成关键?

发布日期:2025-02-04 17:30    点击次数:126

在过去的文章中,作者向大家系统地介绍了我国多种战斗机的发展历程,比如歼7、歼11、歼35等。

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是解放军的歼6系列战机。

我国歼6系列战机直到2010年才全部退役,其使用寿命达到了整整50年。

事实上,一直到90年代初期,我国空军的夜间作战仍主要依赖于歼6系列战机。

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一话题。

我国战机的发展历程:在五六十年代,由于我国航空工业的实力较弱,无法依靠自身力量设计和发展各种型号的战机。

因此,我国不得不从苏联引进战机。

我国引进了包括米格15、米格17、米格19、米格21在内的多个战斗机型号。

我国是在米格17系列战机的基础上,自主设计并制造了歼5系列战机的。

歼6系列战机:我国在五十年代末从苏联引进了米格19S、米格19P、米格19PM等三种型号。

米格19S是一种仅限于白天使用的型号,不具备夜间作战能力。

随后,我国对米格19S战机进行了仿制和优化。

1962年,我国自主设计的歼6战机正式定型,并开始大规模生产并装备部队。

与此同时,我国还仿制了米格19P,该战机具有全天候作战能力,我国称其为歼6甲(被称为老版歼6甲,因为后来又出现了新版)。

在六十年代中期,我国在歼6战机的基础上研发出了著名的歼6丙战机。

据统计,歼6丙系列战机陆续生产了超过3000架,成为解放军空军在七八十年代的主要装备。

然而,请注意,歼6丙战机并未具备夜间作战能力。

截至八十年代初,在解放军部队中,仅有歼5甲、歼6甲两种机型具备夜间作战能力。

解放军歼6系列战机。

虽然我国已成功仿制并大规模生产了基于米格21战机的歼7系列战机。

可遗憾的是,这一时期的歼7战机均属于昼间型,不具备夜间作战能力。

直到90年代初期,80年代末期,歼7系列战机才终于具备了夜战能力。

由于数量有限且性能不足,60年代生产的歼5甲、歼6甲战机已无法满足需求。

因此,我国在70年代中期开始对歼6甲进行升级改进。

歼6甲经过雷达和部分设备的更新改造后,被称为新歼6甲。

1977年,新歼6甲战机正式定型,并开始大规模生产并装备部队。

到八十年代中期,新歼6甲战机停止生产,总共生产了170多架。

这170多架新歼6甲战机一直到九十年代,仍然是我国空军夜战的主力机型之一。

特别是在八十年代,它是夜战的绝对主力,没有其他选择。

因为,这一时期的歼5甲在性能上已经全面落后。

歼6甲战机,属于夜战的主力。

根据资料显示,歼5甲战机上的SL-1型雷达探测距离仅为10公里。

而歼6甲战机上装备的SL-2型雷达,虽然探测距离有所增加,但并不显著。

无论是歼5甲还是歼6甲,与欧美国家的先进战机相比,都存在明显的差距。

举个例子,在八九十年代,即使我国的歼5甲、歼6甲战机雷达未能发现敌方战机,敌方战机的中距弹却已经抵达,这种时期是非常困难的。

大家一定对1990年发生的海湾战争记忆犹新。

对于当时与我国相似的现代化水平的解放军部队来说,伊拉克军队在1990年的实力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在某些武器装备的科技水平上,我国甚至还不如当时的伊拉克军队。

1990年的海湾战争对世界各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在此之后,我国明显加快了部队的现代化建设步伐,许多著名的装备都是在90年代以后相继问世的。

歼7系列战机,现役仍有100多架。

为了进一步提高解放军部队的现代化水平和空战实力,我国在90年代初期开始从俄罗斯引进苏27SK和苏27UBK战机。

1992年,我国首批接收了26架苏27战机,正式装备了解放军空军。

如果我们以2020年代的眼光来看待苏27SK战机,可能会觉得它“傻大憨粗”。

然而,在90年代,苏27系列战机几乎可算是解放军部队中唯一具备真正夜战能力的战机。

苏27战机在夜战能力方面相较于歼5甲、歼6甲等机型,简直提升了一个等级。

然而,由于数量有限,整个90年代我国仅进口了76架,导致空军各部队难以分配到。

直到1990年代中期,我国终于研发出了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的歼7E战机,并迅速投入了大批量生产。

一直到2001年,歼7E战机才停止生产。

90年代,我国进口了70多架苏27。

尽管歼7E战机缺乏中距空战能力,但它却拥有歼7系列以前所不具备的全天候作战能力。

在90年代末,解放军空军的各种战术战法中,歼7E战机需要与苏27战机相互配合进行作战。

具体战术是,苏27战机利用其雷达引导歼7E战机,使其能够与敌方战机接近,然后依靠歼7E战机的数量优势,将敌方战机诱入近距离格斗。

接着,利用自身出色的机动性能和国产霹雳8格斗弹,与敌方第四代战机展开近距离格斗。

歼8系列战机,直到90年代中后期才大致达到成熟阶段。

然而,在歼7E战机接近敌方进行格斗之前,敌方第四代战机的中距导弹必然会发射并命中许多歼7E战机。

那么,我国的各类战机是什么时候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和中距空战能力的呢?请大家继续往下阅读。

歼11B战机,2007年定型。

2004年,定型了歼7G战机,这是歼7系列的巅峰之作。

同年,歼8H战机也定型。

同样是这一年,歼10战机的早期型号也定型了。

2005年,歼8F战机定型。

2006年,歼10A战机定型。

2007年,歼11B战机定型。

在这几架战机中,除了歼7G以外,其余所有飞机都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并且都能发射使用中距弹,比如霹雳11、霹雳12等。

解放军空军歼16战机编队。

伴随着各种新型战机的大规模生产与装备,老旧的歼6系列战机和歼7系列早期型号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2010年,最后一批歼6战机完成退役,标志着歼6系列战机的历史正式终结。

预计在2020年左右,歼系列战机的中前期批次也将被全部淘汰。

解放军空军歼10C战机。

我国解放军部队机型发展的相关故事还有很多,我们在未来的文章中逐步为大家揭晓。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法,欢迎在评论区下方积极留言!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耀世平台股东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